导语: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已培育100个以上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超过9100亿元。面向电子设备制造、工程机械、电力、钢铁、采矿等重点领域,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正取得积极进展,释放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乘数效应”。

  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将持续加码,以进一步推动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新模式普及,加快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与此同时,记者在调研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时了解到,头部企业从技术创新、应用落地等方面竞相加快布局,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精准的技术和产品供给,破解“不会用”“不敢用”难题。

 赋能传统制造业

  重庆新兴通用传动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风电、矿山机械用大型传动齿轮的制造企业。以往,企业经常需要处理大量跨工厂、跨地域的设备维护和远程问题定位的情况,传统的车间运维让工程师疲于奔波,消耗企业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在高危环境下的运维和生产过程监控存在盲区和安全隐患。

  如今,在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下,企业的生产和运维更加智慧和高效。航天云网公司将“5G+VR+数字孪生”技术与工业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于重庆新兴通用传动有限公司热处理炉的运维优化,提升了炉内环境感知能力,大幅提高了工艺稳定性。通过VR远程巡检,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调整炉内设定参数,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重庆新兴通用传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应用“5G+VR+工业大数据”远程运维系统后,设备运维效率提高25%,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提升至98%。

  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用友精智工业大脑共同打造的5G+废钢判级系统,用AI远程判定代替人工现场作业,大幅提高了废钢判定准确率。

  “对废钢的智能判级,不仅节省了人工,提升了效率,还能大幅提升经济效益,预计每年可以节约成本上千万元。”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智工业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张友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频频“牵手”,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培育100个以上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超过7300万台。

  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9164.8亿元,同比增长10.4%。

  “工业互联网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乘数效应’,推动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降本、增值。”工联智库专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子文对记者表示,依托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设备,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带来的各类生产偏差,降低残次品率。通过工业互联网优化生产流程,可以提升不同环节的衔接度,缩短设备闲置时间。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精益管理、精密生产可以减少人工、原材料和库存物流成本,实现低库存、快周转;在增加产品附加值方面,柔性生产精准挖掘分析终端用户需求,可以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更好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促进融合应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随着工业互联网与传统工业融合应用提速,不少制造业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成果。

  李子文认为,当前工业互联网在三类制造业领域有突破性落地应用。一是对供应链柔性和敏捷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设备制造行业;二是航空、汽车、工程机械等供应链较长、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复杂的行业;三是高度依赖人工操作、存在一定安全生产隐患的行业,如电力、钢铁、采矿等,而依托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远程操控,降低故障排查、安全巡检、设备监测等环节的成本和安全风险。

  与消费互联网相比,工业互联网连接人、机、物、系统以及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数量更多,场景更为复杂,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仍需进一步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政策正持续加码,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提档加速。《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普及。重点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新模式应用普及率达到30%。